濰坊蘿卜,山東省濰坊市特產,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。
濰坊蘿卜又稱濰縣蘿卜,是山東省蘿卜優良品種,俗稱高腳青或濰縣青蘿卜,因原產於山東濰縣而得名,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曆史。濰縣蘿卜品質脆甜,微辣汁多、纖維細膩無渣,吃後微辣有餘香、皮色深綠、肉質翠綠,具有濃鬱獨特的地方風味和鮮明的地域特點,是享譽國內外的名特優地方品種。素有“煙台蘋果、萊陽梨,不如濰縣蘿卜皮”之說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
2004年10月,濰縣蘿卜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。
2006年9月4日,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《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》批準自2006年9月4日起對濰縣蘿卜實行地理標誌產品保護。
2007年1月,濰縣蘿卜被山東省戰略推進委員會評為“山東農產品”。
2010年9月6日,濰縣蘿卜被國家工商局批準為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”。
2010年10月,濰縣蘿卜成功入選“黃河三角洲十大品牌農產品”。
特點:濰縣蘿卜,又稱 “高腳青蘿卜”,生長於原濰縣境內。濰縣蘿卜甜脆多汁,稍有辣味,含有大量維生素,具有行氣、化痰、消食等功能。故又有“水果蘿卜”之稱。濰縣蘿卜葉叢半直立,羽狀裂葉,葉色濃綠有光澤。外觀呈圓柱形,約三分之二露出部分皮色深綠,入土部分皮色黃白。刀割蘿卜時,入刀之處皆因清脆崩裂,汁液沾手,入口脆甜,略帶微辣的口感讓人口舌生津。
濰縣蘿卜肉質根呈筒形,地上部分20厘米,皮深綠色;地下部分皮白色,單根重500—600克;肉綠色、淺綠色,肉質致密脆嫩,微甜微辣,生食佳。也可熟食、醃漬、幹製加工等。
濰縣蘿卜營養豐富,據檢測,濰縣蘿卜中含有還原糖3.0—3.5%,可溶性固形物6—7%,維生素C300毫克/千克,幹物質7%,澱粉酶260—280個酶活單位,還含有鈣、鐵、芥辣油等。另外,濰縣蘿卜味辛,能行氣、化痰、消食,因含有澱粉酶所以對積食腹脹、咳嗽多痰具有很好的輔助療效。
食用價值:蘿卜既可用於製做菜肴,炒、煮、涼拌等俱佳;又可當作水果生吃,味道鮮美;還可用作泡菜,醬菜醃製。蘿卜和肉一起燉煮,味道也很好。
濰坊人一般講究吃蘿卜,喝茶水,另外就是看電視吃瓜子。
生吃當然是好的方法,不但能吃到原汁原味的蘿卜,而且脆而不辣,營養一點都不會流失,喝茶水主要是為了清除嘴巴裏厚重的味道。
當然,生吃時也要講究衛生,洗淨後去皮食用。 蘿卜種類繁多,生吃以汁多辣味少者為好,平時不愛吃涼性食物者以熟食為宜。
產地環境: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和山東內陸的中間位置,北鄰渤海灣,氣候為四季分明的大陸性氣候,其8、9、10月份的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5.4℃、20.1℃、14.1℃,此期間晝夜溫差為10℃—13.5℃,氣候溫和,晝夜溫差較大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。因境內有白浪河、虞河、濰河流域,土地多沙質土壤,有機質磷、鉀含量較高,適宜蘿卜生長。
曆史淵源:蘿卜,詩經中稱“菲”,漢代文獻中稱“蘆菔”。東魏青州齊郡益都人(今濰坊市)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雜說》中就出現了“蘿卜”一詞。“蔥,四月種。蘿卜及葵,六月種。蔓菁,七月種。芥,八月種。瓜,二月種。”宋代,“蘿卜”一詞使用更廣,蘇軾日食“三白”:“一撮鹽,一碟生蘿卜,一碗飯”。
濰縣蘿卜的栽培已有300多年的曆史。清乾隆年間的《濰縣誌》就有關於它的記載。
品牌優勢:“濰夏”品牌濰坊蘿卜是濰坊夏莊的縮寫,也是正宗濰坊蘿卜產地。濰坊濰縣蘿卜銷售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並創辦基地,本基地的蘿卜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,都保持了嚴格的規範化管理。並在2008年國際風箏聯合會批準“中華飲食文化特色精品基地”,2012年獲得山東科技廳“消費者喜愛的十大農產品品牌”、2015年又擴大規模在濰城區於河街道流轉土地120畝,投資500萬建立了濰夏蘿卜基地—濰坊茄子视频污app下载生態農場,2017年通過國家批準有機產品認證、2018年本農場獲得濰縣蘿卜品牌大賽銀獎、2019年被評定為市級家庭農場。